产城融合:重塑城市空间,激活产业动能

2025-09-22

曾经的老旧工业区、传统市场区和城乡结合部,正通过创新的产城融合模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产业规划与空间匹配的精密艺术。

漫步在南昌699文化创意产业园,斑驳的红砖墙与现代玻璃幕墙交相辉映,老旧机床化身艺术装置,废弃厂房变身创客空间。这里曾是江西华安针织总厂,如今已成为集创意设计、创客孵化、艺术展示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成为城市更新的“新地标”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个城市上演。城市更新已经进入4.0时代,不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而是通过精密产业规划与空间匹配,实现“产、城、人”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01 城市更新浪潮,产城融合成为新范式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后半场,单纯的土地扩张模式已成为过去式。产城融合作为城市更新的高级形态,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空间重构与产业升级的革命。

宁波仇毕板块的蜕变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这片曾经市场林立、布局散乱的区域,正经历从传统市场区向现代化科创城的华丽转身。

通过成片征收、重新规划和空间重塑,该区域已形成连片生态社区,未来将打造“交互复合的都市生活圈,产城融合的未来科创城”。

交通枢纽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是仇毕板块成功的关键。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的双轨接入,以及规划中的9号线,将进一步提升区域价值。

这种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不仅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度,更带动了周边商业、住宅价值的整体跃升。

02 产业先行,规划引领,精准匹配空间资源

成功的产城融合项目始终坚持“产业先行、规划引领”的原则。在广州黄埔区姬堂旧改项目中,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于建华明确指出,姬堂作为黄埔区核心节点,其旧改绝非单纯空间更新。

而是湾区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资源、打通“产学研用”融合堵点的关键载体。

姬堂项目规划计容总建筑面积超350万平方米,具备承载大型产业集群的空间基础。基于这一优势,项目团队明确了专项顶级产业赋能计划,构建“总部引领、链群协同”的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构建+金融活水赋能” 是产城融合的成功保障。姬堂项目推动央企联动境外资金直投,同时联合国有金融机构推出“姬堂产业专项贷”。

针对性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总部的“资金-资源-项目”衔接难题。

03 机制创新,多元协同,破解融合难题

产城融合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需要创新机制实现多元协同。泉州开发区探索的“三区联创”党建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破解条块分割、联动不足的痛点,泉州开发区从组织架构破题,构建“1+4+N”三级联动体系,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党建新格局。

“1”即开发区党工委高位统筹,“4”个基层党委精准覆盖园区、厂区、小区三大主体,“N”是175个基层党组织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各领域,形成“纵向贯穿到底、横向条块融合”的组织网络。

这种机制创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园区融合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三位一体”的园区服务综合体,17个职能部门集中进驻,企业办审批、居民解纠纷“一站搞定”。

04 文化赋能,生态宜居,提升空间品质

产城融合不仅仅是产业和城市的简单叠加,更需要文化赋能和生态宜居环境的营造。南昌市产投集团紧扣城市更新战略,以“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注入、商业创新” 为核心思路,深耕闲置老旧厂区盘活工作。

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是江西省首家由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产业园。园区在保留老厂房主体建筑和风貌的前提下,在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通过适度的改造优化功能布局。

高大的厂房空间被改造成剧场与展厅,生锈的管道化作独特的装饰线条,原本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经精心修复后成为艺术装置。

临平超山文旅板块风貌区则探索了生态宜居的新路径。该区域依托超山名胜风景区环境区位优势和富悦项目辐射带动效应,大力推进塘栖镇超山村、超丁村、泰山村景区式美丽乡村建设。

180米宽的“香雪海”大草坪规模进一步扩大,10公里的环山电瓶车道蜿蜒而上,7.8公里的水上游线正式通航。

05 数字化转型,智慧赋能,塑造未来城市

数字化转型和智慧赋能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方向。上海通过“四个提升”加快重点商圈能级提升,在业态模式提升方面,打造商圈数字化、元宇宙项目,发展免退税经济。

济南洪楼1905项目以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模式为核心,通过“立体城市”的构建逻辑,将历史记忆、现代商业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

项目打造了地下地上“双环”联动的超级环形态。地下空间通过专属地下通道连接商业街区、洪楼广场和印象城,地上空间则以多层级退台设计打破传统商业的封闭感。

行人不仅可以方便地穿梭于各个功能区,还可在高处平台俯瞰广场美景,感受城市与自然的交融。

06 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拓展发展新路径

产城融合不仅发生在城市中心区,也向城乡结合部延伸,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临平区“富美乔司·潮创未来”风貌区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商贸平台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党建+”“农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风貌区以田园农耕文化、创意商贸文化为基础,以杭甬高速城市功能发展轴、九号线南融城市发展轴为轴线,通过打造宜家家居、遥望平台、未来社区、田立方未来农场等功能核,创建一个集创意商贸、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为一体的产城融合未来城。

潮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核心抓手,统筹国家试点潮安区与省级试点饶平县建设,同步激活钱东、金石等中心镇发展动能,因地制宜探索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这种“试点突破、典型带动、全域提质” 的策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广州黄埔姬堂旧改项目正打造中德政产学融合总部;泉州开发区的园区服务综合体内,职工们享受着“一刻钟”便民惠企服务圈;济南洪楼1905的TOD超级环里,人们穿行于历史与现代之间。

这些不再是蓝图上的构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未来的城市更新,将是产业、城市、人与自然的多维协同。那些最早践行这一理念的区域,已经尝到了甜头:宁波仇毕板块吸引了保利等高品质住宅项目入驻;泉州开发区今年已解决230多个民生问题;苏州恒泰集团通过更新项目新增约6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本文数据及案例来源参考:

《宁波仇毕板块蝶变升级:未来科创城引领城市更新浪潮》,2025-09-10

《泉州開發區:織密“三區聯創”黨建“一張網” 打造產城人融合新范式》,2025-09-09

《上海:商圈蝶变 唤醒“国际范”新活力》,2025-09-11

《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再赴姬堂旧改调研:政企协同筑中德产融标杆,重塑黄埔产城融合新格局》,2025-09-10

《临平两大风貌区入选省级城乡融合片区试点》,2025-09-11

《南昌“工业锈带”变身“城市秀带”》,2025-09-09

《苏州恒泰集团:向“存量”要“增量”,“老厂房”变“新引擎”》,2025-09-09

《产城融合 功能完善 生态宜居!“百千万工程”擘画潮州新型城镇化新景》,2025-09-07

《TOD超级环:洪楼1905如何以“立体城市”重塑济南新格局》,2025-09-12

《晶报10分钟 平常人说不平常事!存量时代,城市如何发展?看看深圳怎么做。》,2025-09-11



图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