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正在重构商业空间的价值逻辑
“在这儿连逛累了想歇脚,都能在角落找到贴心设计。” 在重庆九龙坡新开的LOT POP乐派商场,顾客林女士的这句感慨,道破了当下商业体竞争的核心密码——当硬件溢价失效时,“情绪价值生产”能力正成为新货币。
走进2025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年轻人约饭不拼桌、旅行不独美、撸铁不孤单,“搭子经济”席卷消费市场。在南京,00后汪鑫的微信里躺着“潘西美食探店”“南京美食搭子联盟”等十多个垂直社群,她与陌生人拼单消费券共享美食的场景,已是城市日常一景。
与此同时,商业地产空置压力加剧。仲量联行最新报告指出:伴随主要市场借贷成本降低和房地产估值触底,2025年将是入市长租公寓的黄金时机。而那些将“好房子”进化为“好生态”的企业,正悄然改写商业地产的价值逻辑。
社交货币:从溢价选项到生存底线
曾经,社交空间是商业体的加分项;如今,它已成生死线。
“空间内容化的转型本质在于,当硬件溢价失效时,‘情绪价值生产’能力将成为新货币。”olaDAO数字游民空间观察指出。这一判断正被全国商业创新实践所验证。
在南京玄武巷,当陪拍“搭子”小林打开工作日程表时,三月份19次接单记录清晰呈现。她以时薪110元的价格,为游客提供专业陪拍服务,装备包里除了专业相机,还备着折叠反光板、遮阳伞等贴心物件。“很多客人最后都成了长期搭子。”这种被称为“人形三脚架”的新型服务,正在旅游市场快速生长。
中粮集团早已洞悉这一趋势,提出房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社交货币”。当居住空间满足基本功能后,消费者开始追求社会认同感与情感共生——这种消费不具象于某一种商业形态,而是一个泛生活化的命题。
重构空间:当招商会成为“寻宝游戏”
传统招商模式的颠覆来得比预期更快。
在上海滨港商业中心,MFG举办了一场被业内称作“写字楼招商3.0”的沉浸式揭示会。整场活动零PPT、零会议室、零打卡,取而代之的是潮玩装置、十站藏宝图、积分任务、下午茶社交......300余位渠道经纪人与企业客户全程“边逛边玩边成交”。
藏宝图取代了PPT,参与者通过完成任务,让空间自己“说话”,主动探索与打卡互动成为活动的主旋律。聚会社交的场景设置,让参与者一站触达核心人脉,而信息则升级为可拍、可玩、可分享的内容。
活动现场吸引了300余位嘉宾到场,其中经纪人占比高达80%,平均停留2小时以上。据统计,超过90%的经纪人参与了拍照打卡,现场拍照数量累计达1000余张。
同样的创新发生在广州天河智谷。ing square创新提出“新生力聚场”概念,首推“共创式招商模式”,吸纳富有创造力的主理人品牌进驻,以社群运营理念打造Z世代的“社交场域”。
项目摒弃传统商超的模式,创造性打造首家“未来街市”,融汇生鲜蔬菜、精品零售、IP文创、特色小吃等甄选商品。还规划了年轻力中心、宠物友好街区、ing club等特殊业态空间,真正实现“因向往而聚、因兴趣而聚、因交流而聚、因快乐而聚”。
市集革命:从交易场到社交孵化器
市集已超越商业形态,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发行中心。
鸿寿坊作为市集型商业的代表,引入全新商业概念—— ‘Be Market 万物皆可市集’ ,旨在打造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可持续社区。虽然整体面积仅1.5万㎡,但市集汇集多品类宝藏品牌,首批进驻60余个,其中包括51个上海或区域首店。
玻璃穹顶的设计,使室内光线和场景调度随自然天气、日落日出变化而变化,让原本固定在商业盒子内的空间增添不少自然的生活气息。新鲜美食、文化艺术与社交人情味共同构成了鸿寿坊的“精致烟火气”。
普罗市集则更进一步,在8500平方米的空间内构建多功能、多业态的社区邻里交互场所,包含生鲜菜场、生活美学零售、时尚餐饮,以全新的街巷形式诠释商业与生态的共融,成为菜市场升级的全新样板。
主题市集品牌已成为购物中心重要的引流方式:
伍德吃托克:集音乐派对、市集组织、品牌顾问于一身的文化厂牌,打造“街区秀+街头美食角+派对市集”的街区派对
银盐复古市集:主打“复古”相关的生活方式,涵盖古着、复古品牌、质感手作等摊位,已成长为杭州复古文化的标志
凡几Common Rare:国内创意市集业态第一批入局的玩家,擅长打造“沉浸式”主题市集
这些市集品牌通过精准定位和特色运营,将传统商业空间转化为年轻人的社交打卡地和身份认同场域。
全龄社交:从女性友好到银发客厅
重庆九龙坡区的商业革新,展现了对全年龄段社交需求的深度洞察。
2025年6月22日开业的LOT POP乐派,将一座承载着重庆女性青春记忆的老商场,蜕变为全国罕有的“女性友好型社交生活空间”。
商场五层空间如同你的闺蜜一样了解你——B1层餐饮区营造松弛社交场域,一楼香氛饰品区聚焦“精致愉悦”,二楼打破服饰边界引入多元风格主理人,三楼阳台融合轨道交通景观与独立时尚,四楼健身SPA关注身心健康,五楼设计师酒店延续诗意生活。
每一个转角都暗藏对女性的深度洞察:防眩光灯洗手间、带充电口的软座、每层楼的生理期关怀包,甚至母婴室恒温座椅的毫米级调试。
短短六天后,6月28日重百九龙商场的转型,则瞄准另一个万亿级市场——银发经济。这家扎根杨家坪29年的老牌商场,凭借银发客群73.89%的消费占比,打造重庆首个全维度适老商业体。
商场化身银发族“第二青春期”实验室——六楼乐龄学院开设声乐书法课,适老产品体验区引入智能护理设备;怀旧主题贯穿空间:“粉色时光”休息区用柔光唤醒浪漫记忆,“匆匆那年”场景复刻上世纪80年代家居;会员体系增设免费体检、小食代折扣等专属权益,促销规则极简化让老人远离计算困扰。
空间革命:当居住成为消费的配套
商业地产的底层逻辑正在经历根本性重构。
“过去的底层逻辑是‘租金+服务费+增值收益’,现在可以反过来,收益先行。”olaDAO数字游民空间分析指出,“从消费到服务到居住,从心理上也由轻到重”。
类比爱看书的人住在书店楼上,爱逛街的住在步行街,爱喝酒的住在酒吧也顺理成章。当生活的内容可以在一个消费空间里变得更充实,那居住就会简化为睡觉的功能需求。用户的停留时间分在了公共空间,且在那里获得了更多价值,那私人空间就会越发需求清晰。
这一逻辑正在被头部企业实践:
·龙湖冠寓推出“799元全国住7天”套餐
·乐乎公寓动态调节长短租比例,使淡季出租率达98%
·华润有巢通过“巢物置换市集”“主理人机制”,构建在地化社交生态
·自如延伸出装修、家政等产业链服务
百瑞纪在三线城市项目通过引入共享摩托车点、商业清单服务,两月内提升出租率至95%。这些创新表明,从提供四面墙一张床,到建立人才与城市乡村共生共荣的“共创生态”,已成为商业地产的新价值逻辑。
生死倒计时:870万套保障房带来的市场重构
2025年底,当870万套保障房全部落地,商业地产市场的竞争将进入深水区68。那些仍停留在“卖空间”阶段的商业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迪拜土地部门主任Marwan Ahmed Bin Ghalita在启动房地产代币化项目时断言:“到2033年,代币化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将突破160亿美元。”9这一预测虽指向投资领域,却揭示了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共同趋势——资产价值正从物理属性向社交属性和流动性转移。
在重庆九龙坡,在南京新街口,在广州天河智谷,一场覆盖全龄段、融合高端品质与市井烟火的消费场景革命,正在重塑中国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最好的消费场景,就是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都能在此找到归属感与生命力的温暖共生体。 当商业体成为这样的社交货币发行机构,它便拥有了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商业地产的下半场竞赛已经鸣枪——没有社交货币属性的空间,将在2025年的洗牌中黯然退场。而那些将钢筋水泥转化为情感联结的创新者,正悄然定义未来十年的城市图景。
万物皆可“搭”,无社交不商业。
你所在的城市空间,开始发行社交货币了吗?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