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经济”激活老商场!合肥这个mall靠二次元拿下95后80%客流

2025-08-01

“上个月去那个老百货,整个三楼只剩两家铺子亮着灯,扶梯都停了一半”——在合肥做了十年商业地产的李某摇头感叹。

就在这样的寒意中,淮河路步行街东端一座20年历史的购物中心却开始苏醒:周末玻璃门上贴满动漫海报,穿Lolita裙的少女们挤爆手扶梯,刚开门的谷子店店员一上午补货三次。项目负责人透露,95后客群已占到周末流量的八成以上,非节假日也稳定在六成左右,成为华东商圈的新“流量地标”。

支撑这场逆袭的,正是曾被我们视为小众玩具的“谷子经济”——二次元周边商品的昵称。这个小巧的名词,承载的却是价值3000亿的中国二次元产业大市场(艾媒咨询2024年数据),其中谷子交易年增速高达45.8%。当我们还困在“老商场只能靠打折或网红打卡续命”的思维牢笼里时,新一代年轻人早已开辟消费新战局。

年轻人正用谷子消费,为城市商业空间投下重新洗牌的投票。

谷子经济的本质从来不只是“卖徽章明信片”,它是年轻人以消费为入口完成的圈层归属确认仪式。当你握着限定款吧唧(徽章)等待进场,那一刻你被识别的不是消费力,而是“同担”(喜欢同一个IP角色的人)的身份符号。

传统商场之所以对年轻人失语,正是因为忽略了其基于兴趣的身份识别逻辑——他们走进购物中心的目的,不再是老一辈“有目标的采购”,而转变为寻找认同的偶遇归属。这种对认同感的渴求正是驱动95后辗转于谷子店打卡的关键内因。

理解Z世代二次元消费本质,是破解老商场流量困境的第一把钥匙。

面对老旧沉闷的传统空间结构,合肥这座商场的改造团队首先在空间布局上下了狠功夫:

他们将狭窄通道改造为“IP中庭”,设置联名展位和巨幅海报,成为天然拍照点,将消费通道变为社交场景;

把零散角落升级成休息区并设置漫画借阅站,非消费区域成为年轻人交流的节点;

三层西区干脆整体改造成“二次元文化主题街区”,汇集了主题茶饮店、Cosplay摄影棚、剧本杀馆等,形成谷子经济的闭环生态。

改造后的动线设计围绕“寻宝”与“偶遇”展开,顾客无需跨越楼层便能在核心场景体验购物-打卡-社交的完整消费旅程,传统分散布局被彻底重塑。

空间叙事重造仅仅是开端,内容生态的精准运营才是粘住年轻人的核心磁场。

该商场每月策划IP主题活动,如四月《原神》角色生日祭,现场设置了沉浸式体验区、官方周边贩售和Cosplayer互动展位,当日销售额达日常的6倍。

更关键的是推动用户变成内容共创者:鼓励消费者上传谷子美图参与社交媒体话题,并精选用户生成内容制作成商场内部展示墙,将用户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品牌传播节点。

QQ大数据发布的《Z世代消费力报告》揭示:月均购买谷子超400元的深度用户中,有78%会因为商品附加的社交价值和身份认同而产生强烈复购欲望。商场运营的深层逻辑正是要满足用户“被懂得”的心理需求。

围绕用户构建内容生态,本质是将卖场转化为情感共鸣体验场。

谷子经济要真正跑通,核心还得靠商品力支撑。该mall引入日本Animate中国首店时,同步构建了“IP金字塔”商品战略:

头部引入高人气IP授权主题店制造光环效应,如罗森x间谍过家家快闪店;腰部合作国漫头部品牌如《时光代理人》官方周边旗舰店;底层则扶持本土同人社团寄售特色谷子,形成分层供给的完整生态链。

真正成功的谷子运营,是让消费者在追逐热门商品时,不自觉地接受品牌对情感认同的再定义。

从合肥该商场半年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谷子经济的神奇之处:

客群结构巨变——20岁以下占比猛涨至41%,95后占比高达80%以上(项目方2024年调研数据);

冷区逆转——改造后的三层西区租金年增长200%,空置率归零;

品牌升级——引入二次元概念后,轻餐饮与体验业态占比提升至65%,客单价提高34%。

每一颗被购走的吧唧徽章背后,都是年轻人用消费权完成的投票。

老商场焕发新生机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它只需一次深度认知的重构。当传统动线、同质化业态的局限被突破,当空间不再是商品容器而转化为情感载体时,年轻人便自然会聚集而至。

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Z世代身份表达的逻辑,才能打造出让人“忍不住购买”的沉浸体验——这才是未来商业的底层密码。

这个时代最锋利的商业武器,或许已藏在那些闪亮的动漫徽章里。


图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