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盒子式商场排队离场,而会讲故事的场景化商业正逆势崛起。
上海爱琴海购物中心室外商业街,扶梯停运、沙发乱摆、空置率90%以上。30多平的商铺月租金仅1600元,房东坦言:“生意不好做,当仓库可以。”
而在同一城市,静安嘉里中心Jellycat亚洲主题店开业时,预约入场黄牛票被炒到400多元,一日店员宋雨琦的打包视频在小红书上被27万人点赞。
2025年,红星美凯龙长沙韶山商场正式启动闭店程序,这家运营十七年的老牌家居卖场将在9月30日前完成撤离。
01 商业过剩时代:冰火两重天的真相
你知道吗?上海已被400多家购物中心包围。平均每8万人就拥有一家大型购物中心,而东京平均每20万以上才有一家。上海人均商业面积仅次于迪拜,是东京的3倍。
更令人忧心的是,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呈负增长。一边是供给持续扩张,一边是消费增长乏力,商场淘汰赛已然加速。
太平洋百货、梅陇镇广场、伊势丹、上海置地广场、第六百货、巴黎春天……这些曾经的地标性百货接连落幕。在闵行吴中路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室外商业街空置率高达90%以上,部分商铺月租金仅1600元加500元物业费。
闵行龙柏地区的落寞更具象征意义。这里曾是日韩外资聚集地,高岛屋和井亭天地(韩国街)如今同样冷清7。恒基旭辉天地这样曾因大师设计出圈的项目,也因缺乏持续运营的内容而沦为单纯的打卡地。
02 场景革命:不会造景的商场没有未来
“造景”已成为购物中心存亡的关键能力。 它不仅是物理景观的营造,更是通过空间叙事创造情感共鸣与沉浸体验的综合能力。
2021年开业的呼和浩特诺和木勒凯德广场给出了惊艳答案。这座由废弃混凝土大楼改造而来的购物中心,以巴比伦空中花园为灵感,打造出10,000平米的室内花园。
溪流景观、岩石花园、热带雨林等多样造景遍布其中,甚至成为鱼儿和小鸭子的家园。在疫情后的保守市场环境下,其开业首日客流竟达10万人次,持续稳坐当地好评榜首位。
重庆The Ring购物公园则创造了一个48米高的穹顶植物园“沐光森林”。设计师大胆将其置于主动线一侧,顾客可以随时在购物和休憩模式间切换,减少了传统商业空间的压迫感。
植物园与零售空间在横向及竖向上实现无缝连接,层层退台的绿植空间结合开放式商铺,成为项目的灵魂焦点。
成都天府红商场则选择了文化造景之路。在不到六万平米的空间里,90%的店铺都是二次元相关:谷子店、漫画书店、模玩店、三坑服饰店、卡牌桌游店。
商场还设置了coser妆造间、练舞区、棚拍区等特色空间,将商业空间转化为圈层文化社区。2024年定位纯二次元的上海百联ZX销售额同比增长70%,印证了垂直场景的爆发力。
03 流量新引擎:从空间消费到情感消费
现代消费者进入商场的目的早已超越购物本身。他们寻求社交、休闲、文化体验甚至情感疗愈,商业空间必须成为多元价值的提供者。
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以“星河”为灵感,提取曲线、轨迹及繁星为设计语言。星光广场和旱喷水景相互映衬,细碎微光仿佛将夜光揉碎洒向人间。其突破传统格局,以12条折叠式内街、八个自然采光中庭及6000平方米下沉式露天广场,构建出公园版情景式购物体验。
南京华润万象汇以“桥见万象”为主题,通过网红观桥打卡点、跨层特色业态和屋顶星空花园,打造有记忆感的主题空间。屋顶花园拥有瞰江赏桥的最佳视角,成为年度TOP网红打卡地。
石家庄东胜广场则用科技造景引爆客流。项目组在中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研发了一套体感互动游戏,包括“苹果舞”“天使与恶魔”“花海”等主题9。游客通过肢体语言控制大屏游戏中的人物动作,实现“玩的人尽兴,看的人热闹”的双重吸引效应,开业当天客流量突破15万。
04 两极分化:适者生存的商业进化论
七浦路的变迁是商业进化的缩影。这个曾经华东最大的服装集散中心,如今正经历残酷分化:新七浦、圣和圣转型高端商场后人流如织,卖的高端女装裙子价格达900元;而老兴旺商场空置率达90%以上,一些黄金位置的商铺甚至免租金只收物业费。
重奢商场也在探索年轻化路径。今年“520”,上海港汇恒隆开启黄油小熊快闪,现场布置10米高巨型小熊和65只百变造型小熊。通过这类泛二次元IP,高端商场试图放下身段向年轻人示好。
但变现能力才是检验造景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完全转型二次元业态的商场,社群化运营带来可观收益;而只想靠二次元激活流量的综合商场,常面临流量难以转化的问题。
韩国COEX Mall的“水之旅”主题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整个Mall被区隔成8个特色主题场景,以不同自然之景命名,通过内部坡道的巧妙设计规避地下商业的压抑感。
05 造景方法论:场景化商业的五大法则
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我们总结出场景化商业的核心法则:
主题叙事化:重庆光环的“沐光森林”不仅是植物园,更讲述城市与自然共生的故事。
空间剧场化:成都龙湖·时代天街2期的“琉晶之地”喷泉广场,通过律动喷泉、线性铺装和彩色灯光,打造出充满未来科技气息的舞台。
业态场景化:呼和浩特凯德广场将时尚零售、儿童娱乐教育、体育设施和餐饮像树枝一样分布在七个层次,让每个区域都有吸引点。
动线情感化:中庭空间作为核心情感节点,应兼具交通组织、商业展示和活动舞台功能。深圳COCO Park的100米天桥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情感纽带。
运营社群化:天府红商场本质是二次元社群基地,呼和浩特凯德广场的绿岛已成为举办100多场社群活动的城市客厅。
不会造景的商业空间正加速退场,而深谙场景叙事之道的购物中心,正在创造新的消费圣地。它们的成功证明:商业的本质不是卖货,而是贩卖体验与归属感。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