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一家商店门口,2025年6月的一个清晨,数百人排起长队。有人前一晚10点就带着帐篷前来守候。这些美国人翘首以待的,不是苹果手机,不是限量球鞋,而是一款中国设计的潮玩产品——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
与此同时,《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影院持续掀起观影热潮,香港连续4天单日票房登顶,纽约、悉尼等地影院部分场次预售票提前一周售罄。
国产IP正在崛起,但当我们将其置于迪士尼这个百年文化帝国面前,产业链开发的短板依然明显。
作为全球文化产业巨头,迪士尼构建了一套近乎完美的IP产业链运作体系。其核心是轮次收入模式:第一轮通过电影票房获取收入;第二轮依靠DVD、数字发行、电视转播等媒体渠道再获利;第三轮将IP落地主题公园,转化为景点体验;第四轮则通过消费品授权收割长期价值。
这套“四轮驱动”机制运转精密:2018年迪士尼影业营收达99.87亿美元,而主题公园收入占比30.8%,消费品占8.6%,互动媒体占2.2%。IP直接和间接驱动的收入占据了整体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开发逻辑上,迪士尼遵循着“黄金圈层级”理论:最外层是场景,包含电影、乐园、商品等载体;第二层是故事,通过不同媒介形态叙述;第三层是角色,建立情感连接;最核心层则是价值观,如女性主义、人人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等普世理念。
这一模式在《冰雪奇缘》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北美票房约4亿美元,而仅女主角Elsa玩偶就卖出2600万美元,其“公主裙”更是创下4亿美元销售额。迪士尼的IP开发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产业链同步推进。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迅速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截至2月16日,累计票房已超116亿元,猫眼预测内地总票房将突破160亿。影片热度席卷全球,衍生品市场“一吒难求”,工厂日夜赶工应对爆单狂潮。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在全球引发抢购风暴。纽约第五大道门店凌晨排队的盛况堪比苹果新品发布,卢浮宫旁的限定款Labubu冰箱贴被游客扫空。当蕾哈娜将Labubu挂在爱马仕包上,当泰国公主的包袋成为社交平台热点,中国潮玩已超越商品属性,成为跨文化社交货币。
国产IP矩阵正在形成:《三体》展现全球科幻影响力,《黑神话:悟空》掀起3A游戏热潮,《庆余年2》通过Disney+平台打破文化壁垒。这些成功案例共同描绘出中国文化出海的壮阔图景。
尽管爆款频现,国产IP产业链仍面临深层挑战。走进任何一家线下“谷子店”(周边商品店),货架上《海贼王》《小马宝莉》《哈利·波特》等海外IP衍生品占据80%以上空间,国产IP蜷缩一隅,多集中于低龄化文具或短期联名领域。
短板一:生命周期短暂。西南政法大学张燚教授指出:“国内动漫IP生命周期普遍短于3年”。反观海外,“星球大战”自1977年诞生,40余年间衍生品收入达420多亿美元,远超其票房收入。国产IP多依赖“单片爆款”,后续开发乏力。
短板二:开发模式被动。“部分热门IP衍生品上市滞后于内容热度峰值,甚至沦为宣发附属品”,张燚如是说。迪士尼则从电影立项之初便同步规划衍生品矩阵,覆盖乐园、游戏、服饰等全链条。国产IP常陷入“先内容后衍生”的被动节奏,错失最佳商机。
短板三:盗版横行肆虐。“正版还没发货,山寨品已经出现在电商平台”,业内人士无奈表示。衍生品设计耗时一年多,盗版厂商仅需一周即可仿制。《哪吒2》上映后,电商平台涌现大量低价侵权商品,严重损害正版权益。
数据揭示残酷现实:中国电影市场收入90%以上来自票房和植入广告,影视衍生品收入占比不到10%。而美国和日本的电影票房与衍生品产值比达到3:7,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差距,国产IP需要系统性突围:
构建IP宇宙,打造长线价值。重庆镜尘文化传媒总经理周俊池指出:“单靠一个哪吒不够,我们需要神话宇宙。”将哪吒等独立IP纳入更宏大的中国神话宇宙,通过系列化开发延长生命周期。学习海外“阶段式运营”策略,定期推出番外、联名等,让IP活在日常消费中。
全链同步开发,突破被动模式。借鉴迪士尼经验,在IP创作初期就布局全产业链开发。《哪吒2》的成功验证了国内IP运营机制的成熟——系列化运营+衍生品全链条开发同步推进。光线传媒等企业收入来源正从单一票房转向点播、衍生品销售等多元模式。
重拳打击盗版,构建版权生态。“法律铁拳与技术防护需双管齐下”,张燚强调。需建立IP侵权快速响应机制,推广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溯源,对盗版实施高额罚款。同时建立IP授权交易平台,降低中小厂商合作门槛。
深耕文化内核,强化情感连接。迪士尼角色设计遵循3C原则:拟人性格(Character)、富有色彩(Colorful)、萌(Cute)。国产IP需深挖文化价值观,如命运共生、中庸尚和、心向仁爱等中国特色精神内核,让角色成为时代缩影,与观众建立深度共鸣。
在Labubu全球热潮背后,东莞的产业力量提供了关键支撑。这里涵盖了 “设计—打样—生产—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要人有人,要设备有设备”的产业基础,让东莞接住了冰墩墩、哪吒等IP带来的一波波“泼天富贵”。
数字化变革正在加速: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建模,将模具开发时间从50天压缩至10天;引入智造技术,将产能提升至过去的5-10倍;研发出能唱歌、会讲笑话的AI潮玩新品。2023年,东莞本土原创IP产值首超代工业务,占比达53%。
从迪士尼近百年的IP帝国到中国IP的集体出海,全球文化产业格局正在重塑。Labubu在洛杉矶引发的通宵排队,《哪吒2》在全球影院的火热景象,见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跃迁。
这条路布满荆棘:我们需要构建IP开发黄金圈,让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成为世界语言;需要打破“先内容后衍生”的被动模式,实现全产业链同步共振;更需要建立抵御盗版的防火墙,保护创新火种。
当中国IP不止于昙花一现的“爆款”,而是形成迪士尼式的持续创新机制;当哪吒、Labubu们不仅能一时闪耀,更能构建跨越代际的文化宇宙——中国IP才能真正立足世界舞台,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中,留下不可替代的东方印记。
下一个百年,世界期待的不仅是米老鼠的魔法,还有来自东方的永恒故事。
文化焕新、科技创新、产业革新,一个“新”字搭建起中国潮玩产业的进阶之路。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